www.xyane.com

湘雅麻醉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湘雅麻醉学系2011级校友殷苏晴博士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重要论文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6-30 | 点击数:

术后疼痛困扰着超过50%的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也是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的重要难题。局部麻醉药物因其作用范围小、毒副反应小而适用于术后疼痛的治疗。然而,单次给予局麻药的作用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6小时,而过量注射后其潜在心血管和神经毒性也限制了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借助新型纳米材料载体,可在不改变药物本身分子结构的条件下有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并实现药物的可控性释放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杨立群教授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雨教授团队合作,利用一种有光热特性的二维纳米材料硅烯表面包覆介孔氧化硅(硅烯@MSNs)作为递送载体,用于负载罗哌卡因实现对小鼠急性疼痛模型的可控长时程镇痛。相关成果于6月24日以“Engineering 2D Silicene-Based Mesoporous Nanomedicine for In Vivo Near Infrared-Triggered Analgesia”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IF=16.806,中科院一区)。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近红外激发下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可控性释放的二维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在小鼠足底切口痛模型中,后肢做过神经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硅烯@MSNs,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可以提高切口痛小鼠疼痛阈值并显著延长镇痛时间至72 hr以上。

进一步研究发现罗哌卡因-硅烯@MSNs可抑制切口痛小鼠背根神经节(DRG)中TRPV1阳性神经元、脊髓后角胶状质层(SG)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激活。此外,应用脊髓片膜片钳技术考察了罗哌卡因-硅烯@MSNs对脊髓后角SG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效能的影响,发现该镇痛系统可以抑制足底切口引起的SG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传递效能的升高,从而发挥有效镇痛作用。

上述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硅烯@MSNs的局麻药物递送系统,实现了在空间和时间上控制镇痛药物的释放,为优化术后疼痛的治疗策略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殷苏晴博士、高坡助理研究员及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罗丹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俞卫锋主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雨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杨立群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殷苏晴,博士,女,本科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学系2011级学生,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攻读硕博士研究生,师从麻醉科杨立群教授、俞卫锋教授。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20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