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yane.com

湘雅麻醉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疼痛诊疗 > 正文

骨癌痛-吗啡耐受的防治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12-20 | 点击数:

癌痛是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帮助患者缓解这种剧痛,吗啡等阿片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中至重度的癌痛,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降低疼痛感知,提供有效的镇痛。这种治疗方法被认为是癌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导致阿片耐受等不良反应。

骨癌痛

骨癌痛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疼痛,75-90%的晚期癌症患者(晚期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经历过骨癌痛。临床表现为持续的剧烈疼痛、爆发痛,治疗效果不理想,约45%的骨癌痛病人疼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癌痛的机制因个体差异和肿瘤类型而异,涉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炎性疼痛,治疗需要个体化镇痛。有效的癌痛管理通常需要综合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放射疗法、手术干预、神经阻滞等。基于阿片类药物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适用性广、快速起效和作用时间可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痛。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是用于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一线主要镇痛药,长期使用吗啡导致吗啡耐受、便秘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吗啡耐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一大医学难题。

吗啡耐受的定义及相关机制

阿片耐受定义为:按时服用阿片类药物至少1周以上,且每日总量至少为:口服吗啡60 mg、羟考酮30 mg、氢吗啡酮8 mg、羟吗啡酮25 mg或其他等效药物;芬太尼贴剂镇痛时,其剂量至少为25μg/h,导致阿片类药物用量迅速增大,并发症显著增多,严重影响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治疗效果。吗啡耐受是最常见的阿片耐受。

吗啡耐受的产生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多个生理和分子层面的变化。这些机制涉及到µ阿片受体的脱敏、内化和下调,β-arrestin-2、环腺昔酸-蛋白激酶A系统的参与,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及Toll样受体4参与的神经炎症,还包含NMDA受体、肠道微生态失调、非编码RNA调控作用等机制。以上提示吗啡耐受机制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肠道菌群在吗啡耐受中的作用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内生存的各种细菌,数量有10万亿个,约为人类体细胞的10倍。这些细菌在肠道内生存繁殖,发生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参与人体重要代谢过程,为人体提供营养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肠道菌群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众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免疫调节、抗菌抗癌、调节骨密度及脑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肠道菌群对癌痛及阿片耐受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动物实验显示慢性阿片类药物应用与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有关,同时临床上吗啡耐受患者相较于健康对照组也表现出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多样性改变,比如双歧杆菌属出现降低。

有研究发现,在口服万古霉素治疗的小鼠中吗啡镇痛耐受明显减弱,可能与背根神经节(DRG)的钠离子通道机制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无菌和抗生素治疗的小鼠中吗啡镇痛耐受显著减弱,用天然粪便微生物群重建无菌小鼠的菌群能够恢复吗啡镇痛耐受。此外,使用富含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细菌群落的益生菌减弱了吗啡处理小鼠的镇痛耐受。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补充假长双歧杆菌和代谢物硫酸胆固醇可缓解骨癌痛-吗啡耐受的形成。肠道菌群可能在骨癌痛-吗啡耐受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吗啡给药耐受期间补充益生菌治疗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安全且廉价的治疗方法,可增强吗啡的镇痛疗效并减轻耐受。

骨癌痛-吗啡耐受的防治

针对骨癌痛患者产生的吗啡耐受临床问题,目前的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个体化治疗方案:当骨癌痛患者开始出现吗啡耐受时,需制定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有效的疼痛评估,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包括调整吗啡的剂量、给药途径和使用时间,必要时使用鞘内吗啡泵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提供疼痛缓解。

2、轮换使用其他阿片类药物:在吗啡耐受发生时,可考虑转换使用其他阿片类药物,如氢吗啡酮、羟考酮等。将有助于维持疼痛控制,减缓吗啡耐受的发展。

3、联合治疗策略:结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局麻药或抗抑郁药等,有助于降低吗啡的需要,减轻耐受性的发展。围术期阿片耐受患者可复合采用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等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并可使用NSAIDs药物控制炎症等。

基于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临床难题,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发新型的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和偏向性阿片类药物,旨在提供更有效的疼痛缓解,并减少耐受性等不良反应。骨癌痛患者产生吗啡耐受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改善的问题。通过个体化治疗、综合疼痛管理和科学研究,有望在未来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癌症综合疼痛治疗方案,改善骨癌痛-吗啡耐受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