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慢性高血糖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明显影响,由于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被称之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具体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阵痛术是被证实的一种可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带来的神经痛有效缓解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对目标神经进行电刺激,达到减少神经本身炎症因子的产生,增强神经根耐受不良生理环境的能力,从而大幅度减轻病人的神经根性的疼痛。但另一方面,因为这项技术没有解决病因,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复发的。在这里,我们叙述一例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成功安置永久脊髓电刺激电极,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
病史
患者,男性,49岁,脐以下麻木、疼痛1年,诊断:2型糖尿病伴有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烧灼样疼痛,平卧时臀部疼痛加剧,夜间不能正常平卧入睡,服用普瑞巴林150mg Bid,羟考酮10mgQ12h,头晕,并效果不佳,VAS评分7-8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手术
一期经皮穿刺脊髓临时电刺激镇痛术,患者感觉双侧下肢疼痛相较术前有明显好转,但在电极拔除后双下肢疼痛如前,故嘱患者于一月后行二期脊髓电刺激装置永久植入术。患者取左侧卧位,用穿刺针进行左侧椎管内穿刺,硬膜外腔植入脊髓刺激电极,DSA显示电极上端位于T9椎体上缘,下端位于T11椎体下缘。用相同方法行右侧椎管内穿刺,与左侧电极平高。电极接脉冲发生器进行刺激,通过调节电极位置使麻刺区域覆盖疼痛皮肤区域后,DSA显示电极上端位于T9椎体下缘,下端位于T11椎体。于右下腹髂嵴上方腹肌表面植入永久电刺激装置,通过皮下隧道将电极连接至脊髓电刺激装置。术后,经调节后,患者感觉双下肢疼痛较术前有明显好转,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
病例总结
患者因患有2型糖尿病,并发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双侧下肢麻木疼痛,对生活质量有所影响。在行一期测试。二期永久脊髓电刺激装置植入术后,双侧下肢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1-2分。说明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镇痛术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疼痛有明显镇痛效果。术后x片显示电极位置有所下移,患者疼痛平面比较宽,耻骨联合上疼痛未完全覆盖。
探索
本病例提示,考虑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镇痛术处理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电极埋入的位置与装置设置的强度对于镇痛效果明显相关。研究发现,脊髓电刺激术在神经生化方面能在不同程度上的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当低频率电刺激时,可使脑脊液中的脑啡肽、内啡肽增加;高频率刺激时使脊髓内强啡肽含量增加,释放增加,从而发挥内源性镇痛效应。同时脊髓电刺激术的主要理论依据也符合闸门学说:即脊髓内存在控制疼痛信号进入大脑的入口,低电流刺激脊髓后活化疼痛抑制纤维,因而关闭了疼痛信息的传递,进而缓解和阻断疼痛的感觉。同时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镇痛术相较于保守的内科治疗和再次手术,在镇痛效果和治疗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脊髓电刺激镇痛术对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带来的神经痛的镇痛治疗有明显优势。
本病例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如硬膜外血肿或术后伤口感染。因此证明脊髓电刺激镇痛术,在处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带来的慢性疼痛时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脊髓电刺激镇痛术对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慢性疼痛的镇痛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专家团队介绍
任飞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麻醉科副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微创介入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疼痛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脊柱内镜学组副主任委员,白求恩基金会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委员。
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擅长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颈源性头痛、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手汗症等介入微创诊疗,擅长肩周炎、膝关节炎的超声引导注射治疗。
杨胜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临床麻醉、疼痛诊治工作,疼痛病房管理,擅长分娩镇痛、产科麻醉、慢性疼痛(颈肩腰腿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癌痛治疗。先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疼痛管理分会付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口腔颌面疼痛学组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盆底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