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吉林!”
“吉林,我一定会再来,看你最美的样子。”
3月初吉林省发生本土疫情以来,来自国家工作组和北京、陕西、河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的33支医疗队共5849人驰援吉林。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吉林省已实现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援吉医疗队也将陆续踏上归途。
我们是战友,一人一小口
4月16日,黑龙江援吉疾控队正式返程。距离他们来到长春市支援,已经过去一个月。
3月15日中午,黑龙江的10名疾控人员接到驰援命令,当天抵达长春,和当地的疾控人员组成流调专班。“我们支援各地疫情的经验相对多一点,尽最大力量帮助长春的同事。”领队仲伟麒说,“每个人每天都要打很多流调电话,嗓子都是哑的,大家并肩战斗,一句话就能互相鼓励。”
封控期间,有一天,队员宋明昊突然对仲伟麒说,晚上想吃一碗面条。仲伟麒刚想问他是不是吃腻了盒饭,宋明昊特别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今天是我生日,妈妈老牵挂我,我想拍一张吃面条的照片让她放心。”
当地的工作人员听说后,想方设法给他煮了一碗面条,还弄来一个小蛋糕。当晚,大家给宋明昊过了一个简短的生日。“这么珍贵的食物,一人一小口,切碎了分享!”仲伟麒说。
一个月的战斗,黑龙江援吉疾控队与当地工作人员压力一起抗,工作一起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仲伟麒说:“大家摸爬滚打了一个月,就像老兵要分别一样,舍不得。”临别之际,流调专班的一名公安干警紧紧握着仲伟麒的手,反复地说着“一定要回来看看,一定要回来看看”。
一样的泪水,不一样的心情
3月15日那天大雪纷飞,何玉龙带领内蒙古援吉疾控队从通辽市出发,不到4小时的路程因路滑开车用了10多个小时。途中雪越下越大,大巴车突然甩尾,一下子撞上了护栏。“当时都吓坏了,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赴吉林市。”何玉龙说。
抵达吉林市后,疾控队立刻开展工作,哪个地方病例多就去哪里。何玉龙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当地一位疾控中心负责人时的场景,“50多岁的汉子,几天没休息,看见我们时,当场就哭了。”何玉龙说,“我能理解他的压力有多大。我跟他说,兄弟放心吧,我们在!”
一句承诺就是一个月的坚守。30天没日没夜地奋战,终于迎来了曙光。
告别会的当天,那位50多岁的汉子拉着何玉龙的手,又哭了。他说:“多亏有你们,帮助我们控制住了疫情。”
“大巴车开走的时候,大家就那么相互望着。”何玉龙哽咽着说,“要不是疫情,真想好好拥抱一下我的战友。”
“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出征”
“很想给她带上一件礼物,哪怕只是东北的一点特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离开的时候,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区的医护人员难掩泪水,但却只能隔着防护门,在微信上道一声“珍重”。
张丽娜是国家工作组成员,负责帮助吉林省的定点医院建立救治体系。吉林省人民医院是此次疫情的全省会诊中心,承担大量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张彦宏说:“幸亏有这些国家级专家深入病区指导。他们的大家风范,他们应对原始毒株、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丰富经验,给了我们最大的底气。”
张丽娜(左三)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与重症团队医护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长春是自武汉疫情后,张丽娜来的第七个城市,去年她还参与了吉林省通化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第二次来吉林,很有感情。”她说,吉林这波疫情来势凶猛,医护人员几乎全都扑上去了,“他们很敬业也很好学,有的医生早上交完班短暂休息后,下午还要进疗区,有的24小时待命,很好地完成了重症救治任务。”
在吉林奋战一个多月后,张丽娜16日返回湖南,很快将奔赴上海,“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出征。”
来时冰天雪地,走时春满枝头。援吉医疗队中很多人没有时间看一眼吉林的春色,或踏上归途,或奔赴新的“战场”。还有很多人仍在坚守,为吉林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胜利不远了,吉林的战友们,加油!”张丽娜说。(记者郎秋红、邵美琦、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