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yane.com

湘雅麻醉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麻醉 > 正文

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的优点

【来源: | 发布日期:2004-12-17 | 点击数:

  近年来,由于复杂创伤手术、心血管外科手术以及各种肿瘤根治手术的开展,输血量日益增加,因大量输血引起恶性传染疾病的散播实例也随之增多。因此,本法又一次被人们关注,其重要地位再次被确认。目前,血液稀释(下简称“血稀”)自身输血可分两种类型,即:①保存式自身输血,指手术前数周乃至数月采集自身血液保存,备手术时或其它治疗需要时使用;②稀释式自身输血,指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通过一边采集血液、一边输注稀释性液体以补充血容量,在采集自身血液的同时,体内的血液出现一定程度的稀释。本文主要针对术前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法进行介绍。 1  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的优点 1.1  避免输血引起的血源性传染病;1.2  避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抗原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 1.3  避免输注同种异体血引起的溶血、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 1.4  杜绝血型不合异体输血引起的医源性事故;杜绝如ABO血型不合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非心源性肺水肿、细菌感染败血症,以及枸橼酸盐中毒、高血钾症、氨血症、酸碱失衡、肺微栓塞、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输血的不良反应。 1.5  扩大血源,对已采集的血液如果没有用完,可留给其它病人输用。 1.6  机体通过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术后病人的造血机能恢复比手术前快。 1.7  对稀有血型血(如Rh-血型)通过事前采集并长期保存,可为其他Rh-血型病人提供血源。 1.8  在无供血条件或不允许输注异体血(如宗教信仰)的场合,可提供手术输血的条件。 2  适应证 2.1  体外循环或深低温心内手术  对人工心肺机采用大量晶体液作为预充液,使手术病人达到一定程度的血液稀释,围术期可减少或完全不用输注异体血,避免了输血不良反! 应和疾病传播。 2.2  失血量估计在600ml左右的手术  术前施行急性血液稀释以采集自体血,术中通过输注晶、胶体液和自身血以维持血容量正常,可完全不用输注异体库血。此种一定程度的贫血状态,证实安全可行。 2.3  治疗某些难治顽症  绺位杳浴⒁谎趸贾卸尽⒋硎溲筒缓峡庋取?2.4  治疗红细胞增多症  采用等容量稀释法将血液抽出并离心,留下红细胞,仅将血浆加入适量胶体液回输给病人。 2.5  治疗缺血性脑损害病人  根据病人血细胞压积(Hct)确定采血量,同时输入等量胶体液,即为血液稀释治疗。 3  禁忌证 3.1  心肺代偿功能差的病人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 3.2  容易缺氧的病例  如严重贫血、严重肺疾病、脓毒血症等。 3.3  白蛋白合成障碍、血液凝固障碍病例  如肝功能衰竭、血液病等。 3.4  低血容量症。 3.5  高热。 4  生理基础 本法的基本概念是:病人Hct正常(45%)时,如果丢失2000ml血,其中含900ml红细胞;如果用稀释液进行血稀使Hct降至20%时,同样失血2000m! l时,其中的红细胞仅为400ml。 4.1  血稀后血液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也降低,但一定程度的血稀可促使机体出现多途径的代偿,改变了血液流变性,这样对血液动力学反可产生良好的影响:①血稀导致红细胞(RBC)减少,Hct下降,RBC凝聚性减小,由此可使血浆粘度降低,血液流速增快;②采用中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进行血稀,血浆粘度则略有增高,但不致影响毛细血管血流,因此这种血浆粘度的变化可略而不计;③血稀对微循环各部位的血粘度下降并非一致,与血管的直径和流速相关,其中以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血粘度下降最为显著;④随着血粘度下降,血流阻力也降低,在保持血容量正常的前提下,静脉回流反见明显增加,总血流速度也增快,对血流动力学极为有利。 4.2  血稀可改善心排血量及器官血流  ①在血容量保持正常的血稀下,静脉回流增加,每搏量增加,心排血量迅速得到代偿增加,血压无变化,心率仅轻度加快;②血稀后外周阻力降至原来的73%~80%,随着心排血量增加,脑、肝、肾等器官血流成比例增加,冠脉血流则未见成比例增加,但在Hct不低于20%时冠状窦氧分压不致降低。 4.3  微循环血流和组织氧合 &! nbsp;血稀使RBC和Hb降低,血液氧含量可能降低,但证实通过3种机制可得到代? ィ孩儆髟黾樱虎诰猜鲅醴盅瓜陆担崾咀橹阊踉銮浚虎垩鹾涎斓鞍浊缀土ο陆担囱跹斓鞍桌虢馇哂乙啤?4.4  血稀生理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①根据局部组织氧分压测定观察组织灌流情况,证实血稀后的骨骼肌、肝、胰、小肠、肾脏的微循环并无障碍,由于血粘度降低,使微循环血流的分布更为均匀,提示组织营养血流并无降低,相反有所增加;②血稀后全身氧输送(=心排血量×动脉氧含量)可降至稀释前的83%~88%,而动静脉氧含量差较稀释前降低,提示氧摄取量反而增加;③采用白蛋白、血浆蛋白溶液、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作为稀释液,血红蛋白氧亲和力未见增加,反而有所减低,此与红细胞2,3二磷酸苷(2,3 DPG)浓度有关。进一步研究证实,氧亲和力下降只在Hct降至20%以下时才起作用,在临床常采用的中度血稀下并未见氧亲和力改变;④对正常血容量病人施行一定程度血稀时,氧离曲线无改变,血红蛋白氧亲和力无改变,红细胞2,3DPG水平也正常。总的认为,血稀不影响组织氧供;血氧含量下降通过总血流量和营养血流增加,可得到有效代偿;机体氧需量增高时,通过增加氧摄取和降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使组织氧释放增加而得到有效代偿;! ⑤较长时间血容量丢失可致休克、血液浓缩和血液高粘滞性,对微循环有显著影响,此时施行补液血液稀释,不仅补充血容量,同时可明显改善微循环。 5  急性血稀自身输血的原则 5.1  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在同时输注晶、胶体液的条件下,采集病人自身血,其结果是血液得到了稀释,而血容量仍然正常。这样可获得新鲜自身血,其中凝血因子活性无损害,氧结合能力仍然完整。一般对一个Hct正常的病人,欲使Hct降至25%左右水平,采血量需达1500~2000ml,历时需20min左右。术中当出血量达400~600ml或Hct低于25%时,即可回输自身血,并在术毕前输毕全部自身血,从而可做到在手术中完全避免输注同种异体库血。 5.2  稀释液的选择  胶体液对维持血容量的作用较晶体液为好。为恢复血容量和维持胶体渗透压,以晶体液与胶体液并用为佳。晶体稀释液为生理盐水、5%葡萄糖液、乳酸钠林格液、乳酸钠林格葡萄糖液、乳酸钠林格山梨醇液;胶体稀释液有706代血浆、右旋糖酐、海脉素、血安定、血浆或5%白蛋白液等。 5.3  血稀过程的监测  实施血稀首先要始终保证血容量正常或略微增高,保持尿量满意(每小! 时超过50ml)是血容量补足的指标;其它指标有CVP或PCWP,浅静脉充盈度,皮? 粑露群蜕螅约笆账跹购褪嬲叛拐!H绻萘坎蛔悖票匾鸾桓猩窬δ苄朔埽沙鱿中穆试隹欤崾拘枰涌焓湟海奔趸翰裳俣龋踔猎萃2裳獭?6  具体操作依据 6.1  病人年龄介于16~65岁之间者都可接受血液稀释自体输血,采血量在4个单位以内(按体重计算单位血量)者不致出现Hb过度下降,或并发严重采血反应。体重小于50kg者,采血量不宜超过总血容量的12%,采血量可按体重每减小0.5kg减少采血4ml;或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允许采集的单位血量(X)÷400ml=病人体重÷50kg。例如:病人体重45kg,X=(45÷50)×400 = 360ml。 6.2  自体血保存液必须按比例减少,可用下列公式计算:V1= V0 ×(病人体重kg÷50kg)。[注:V1=留在采血容器内的抗凝液(ml);V0=400ml血所需的抗凝液(ml)]。例如:ACD抗凝液为100ml,体重为32kg,则V1=100×(32÷50)=64ml。提示应从容器内抽出ACD抗凝液36ml。或用下列公式计算:单位采血量÷400ml= ACD保存液量÷100ml。单位采血量确定为360ml时,ACD保存液量=360÷400×100=90ml。 6.3  自身输血病人的选择最低标准为:Hb>110g/ L,Hct>35%;血小! 板>100×109/L。(每采集一单位自身血,Hct将下降1.0%~1.5%) 6.4  血液稀释的适宜限度为  Hb保持不低于60~70g/L,Hct保持25%左右,不低于20%。 7  副反应 7.1  本法的主要副反应为血液摄氧能力降低和氧含量减少,这对心肺功能正常者可得到代偿,但对老年、心力衰竭、冠心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贫血、严重肺疾病、脓毒血症、肝功能障碍、血液凝固障碍者,可引起严重反应,因此对上述病例应视为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的禁忌证。 7.2  为防止术毕回输全部自身血可能引起的体液负荷过重,可根据当时的动脉、静脉血压和尿量,先使用适量利尿药以减少过多的血浆量,再输入全部自身血。 7.3  为加速血稀后的红细胞恢复,可给铁剂如国产右旋糖酐铁50~100mg/日肌肉注射,以促进Hb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