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yane.com

湘雅麻醉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湘雅人物 > 正文

戴茹萍教授:春风化雨润桃李,立德树人铸师魂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9-18 | 点击数: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于个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于国家,师者,乃百年大计之基石。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与业界后辈的引路人。常言道:“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众多医学生心中就有这么一位令人钦佩的好老师,他业务精湛,品德高尚,潜心育人,无私奉献,用他的坚定与严谨,镌刻出一道道金色之光,潜移默化影响了一批批麻醉学子。他就是戴茹萍教授。

胸怀国家,勇担使命

戴茹萍教授出生于福建南安的贫穷农村,尽管学习条件艰苦,但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久负盛名的“南湘雅”麻醉系。立志学好本领,创新医疗技术、为更多手术病患解除痛苦。2000年,戴茹萍教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三年便拿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然而,新加坡优渥的条件并不是戴茹萍教授奋斗的理想,也曾有浙大等名校伸出橄榄枝,但他始终心系祖国,也从未忘记湘雅根源,毅然回到母校,希望做一番真正有用、能造福国家、造福患者的事业。

2013年雅安地震,戴茹萍教授第一时间请缨加入湘雅二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克服多次山体滑坡、余震不断的生命威胁和简陋条件,高质量的完成了救灾任务。2022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面临新形势,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戴茹萍教授带领科室团队紧急启动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扩展医院重症救治能力,累计收治了60余名危重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戴茹萍教授带头值守在危重症患者身旁,并组建了规范、专业的救治团队,充分发挥麻醉医生在呼吸支持、循环维护、内环境调整以及纤支镜灌洗、床旁心肺超声检查、镇静镇痛管理等救治措施中的优势,尽最大努力保障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戴茹萍教授的故事里,处处用行动彰显着“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与深刻的家国情怀!

心系患者,守正创新

“医师”二字,蕴含了传承创新、培育英才的使命,更饱含着心系患者、护佑健康的职责。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戴茹萍教授一直以患者为中心,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如何为患者打造安全、舒适化的麻醉,争当麻醉新技术、新理念的先行者和推广者。戴茹萍教授严于律己,不断精进业务,发现并解决了许多临床麻醉的难点和痛点。

动静脉穿刺一直以来是小儿心脏外科手术麻醉的技术难点。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戴茹萍教授创新性开展了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大幅降低了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极大提升了动静脉穿刺水平。戴茹萍教授还率先为髋关节置换的高龄骨折患者开展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充分抑制手术疼痛刺激的同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为高龄多合并症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手术条件。此外,联合连续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支气管封堵器和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以及为机器人辅助下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量身定制ERAS麻醉方案,都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为其带来良好的围手术期体验。

戴茹萍教授时刻心系患者,凌晨一点还赶往手术室,为出生仅2天、氧饱和度30%、体重2.9kg的早产儿实施复杂先心急诊手术的高难度麻醉,从动静脉穿刺到中心静脉置管一气呵成。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仁爱与担当,为年轻医生树立了榜样。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虽然戴茹萍教授长着一张严厉的“黑脸”,但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点燃他们主动探索未知的热情。他也时常告诉身边年轻的导师:“不要着急,要对学生有耐心,只有给他们时间进行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跟得上你的思路、懂得如何设计实验。”戴茹萍教授认为,要用“大爱”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要“大气”对学生投入时间、精力和关怀,同时“大度”允许学生出现失败、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培养创新精神。戴茹萍教授在站博士后胡招兰就是这一理念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在站的第一年,胡招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获评2021年中南大学“升华博士后”;并于留院后第一年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让课题组津津乐道的是,戴教授夸奖胡招兰勤奋,凌晨两点还发分析完的结果给他看;而胡招兰则惊叹导师凌晨两点看到结果还能秒回消息。

担任麻醉科主任后工作非常繁忙,但戴茹萍教授依然坚持课题组每周组会汇报和文献学习,为每位学生的课题进行梳理、规划;课题组每一篇文章从撰写到投稿、回复审稿人问题都浸透着戴教授用心投入的痕迹。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围绕围术期医学的重大问题(器官保护和精准麻醉)开展了一系列从临床到基础的原创性研究,在国际上取得较大反响。指导课题组成员及研究生共获得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博士后创新基金、1项国家专利等,成果斐然。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在学生眼中,戴教授最为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据中南大学麻醉研究所副所长李卉回忆,2012年初入科时便听闻麻醉科有位科研很厉害的戴教授,在麻醉学顶刊《Anesthesiology》和《Cardiovasc Res》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当看到那间由狭小的资料室改造而成的“实验室”时,李卉有些不敢置信。直到第二年她加入戴茹萍教授课题组,才逐渐了解到其背后的艰辛。2006年,戴茹萍教授刚回国,没有实验平台和学生,于是与解剖系李昌琪老师合作。奈何李老师只有学生却没有经费,两位老师翻箱倒柜,在冰箱里找到了几支南澳大学周新富教授馈赠的proBDNF抗体和蛋白。戴茹萍教授依靠中南大学支持的启动资金和这些proBDNF抗体,从此奔走在proBDNF机制探索和转化之路,申请了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在内共30多项专利、连续获得六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获得湖南省自然科技奖等。值得一提的是,戴茹萍教授当时作为人才引进留院时已经是副研究员,但他依然勤勤恳恳的筑牢临床基本功,连续两年担任最辛苦和繁忙的总住院医师,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下仍然拿到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一种永不放弃的科研精神,一份坚守医学事业的信仰,这就是戴茹萍教授的坚持。他的故事时刻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麻醉医生: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春风育桃李,悬壶济苍生。戴茹萍教授始终坚信,要为学生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他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人民的好医生。他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学生的好老师;他的一言一行,师德师风,必将永远激励和鞭策每一位学子砥砺前行。

戴茹萍,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南大学麻醉医学研究所所长。第十三届中华麻醉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委员。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医院十佳科主任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湖南省自然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在《Science Advances》《Cardiovasc Res》《Eur J Heart Fail》《Anesthesiology》《JBC》《Theranostic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自主研发和制备了人源化proBDNF单克隆抗体,获得中国、美国、日本等多个专利。

——来源“米勒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