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盛夏,刚本科毕业的我参加湘雅医院麻醉科规培生的招录,有幸成为湘雅的学子。规培3年的时光里,我不仅接受了规范化的麻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老师们的科研精神也深深影响到我。在规培毕业后的5年里,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读研深造,现在我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在这个过程中,有懵懂、有惊奇、有坚毅、有气馁、还有那么一点小幸运......接下来讲讲这8年光阴里的故事。
1.萌芽
记得刚到湘雅时,主管规培工作的谢咏秋老师给我们每个规培生都分配了导师,指导我们平时的学习及工作。我的导师是钟涛老师,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还包括全日制研究生汪同旋、规培生蒋敏兰。然而,对于本科刚毕业的我而言,科研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一方面没有科研设计及统计学基础,另一方面科研思维能力欠缺。
后来,在做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麻醉中,带我的程智刚老师递给了我一份综述文献,标题“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麻醉”,他跟我讲解了围术期注意要点,维持脑灌注及脑保护措施一直记忆犹新。也正是这篇文献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科学研究指导临床应用。
在规培的第一个学期末,科里组织了湘雅麻醉规培第一届辩论赛,辩论主题“未来的全身麻醉是否都将是全凭静脉麻醉”,我作为正方一辩,同组员们一起查询文献资料、收集证据、整理辩词,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现代麻醉发展历程、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药理特点、TCI靶控输注技术及麻醉深度监测等等专业知识。也正是我们组成员的充分准备,赢得了那场辩论赛,我也成为了那一届的“最佳辩手”。经历了辩论赛后我越来越觉得科学研究如浩瀚宇宙一般,奇妙、博大精深。
我们的辩论赛 值得铭记的几个时刻
2.成长
湘雅麻醉科规培的第二年,钟涛老师在一次科研小组会上提出了“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稳定性的影响”的研究设想,会议上我们讨论了研究对象、分组设计及研究方案,陆续进行了预试验,紧接着制定了临床试验研究方案、病例报告表、风险预案、科研项目知情同意书,顺利通过了医院伦理审核,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
在前期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就开始收集临床数据了,这是一段漫长、枯燥又艰辛的经历。由于规培期间每个规培生都按规培计划表轮转各亚专科,所以不能集中收集病例,刚开始我们收集病例的速度很慢。后面就跟科室总住院申请了下午班,上午和中午做临床研究,下午和晚上做临床麻醉。非常辛苦,但内心却是充实的。
病例资料总算收集完了,我们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是临床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作为科研小白,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料实属恐慌,好在自己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经反复推敲数据运算公式总算弄明白了,接下来就是傻瓜式的重复之前的运算公式,不能有一点马虎,因为漏掉一个数据都可能会影响到结果。数据资料整理出来后,就开始捣鼓SPSS软件了,首先我自学了医学统计学,初步了解数据资料类型及相对应的统计学方法,然后就找SPSS软件教学视频,先自己琢磨一番,遇上棘手的问题就向钟涛老师求助,钟老师总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并为我们指点迷津。
在完成统计学分析后,就开始撰写论文了。由于在平时的临床麻醉工作中要制定麻醉计划,养成了查阅书籍或文献资料的习惯。加之全科室老师学术氛围的熏陶,逐渐具备了一定的文献查阅整理能力,这也为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规培第三年的下学期,论文初稿基本完成。
与谢咏秋老师的合影 与钟涛老师的合影
3.硕果
规培毕业了,我回到我的委培单位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上班。由于湘雅规培期间的科研经历,读研深造的种子早已埋下,经科室师兄师姐的介绍我毅然决定就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邹小华教授的同等学力研究生,也就此开启了我的研究生之旅。2019年9月研究生入学,由于在职期间跨省求学,我只能参加学校的周末班课程。记得那个时候每次去贵阳都得赶最早6点的高铁,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坐当天最晚的高铁回家,好在第一学期的把公共课全部都修完了。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很长一段时间未去贵阳,然而学习交流从未间断过,线上学习成为常态,参加每周文献分享组会,提高文献查阅及解读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3年疫情让我更加沉淀下来钻研科研学习,规培期间的论文经邹小华老师和钟涛老师指导,反复修改后收录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此外,顺利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统考。由于湘雅期间的研究经历,从容的完成硕士研究生开题,顺利通过医院伦理审核,完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一样艰难又漫长的收集病例资料......最后,在今年的5月底顺利通过了研究生论文答辩。
与邹小华老师的合影
钟涛老师跟我说“天道酬勤,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觉得是在湘雅医院规培期间每位老师求真务实的态度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影响到了我,作为湘雅学子,必将继续传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湘雅精神。砥砺前行,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2015级麻醉科住培医师肖丽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