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yane.com

湘雅麻醉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湘雅新闻 > 正文

中国医改缘何步入歧路 难题在政府政治意愿?

【来源: | 发布日期:2005-08-18 | 点击数:

 

 

2005-08-18 13:32更新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统计数字:1998年至2003年,各级财政对卫生投入的80%集中在城市,其中80%集中在城市大医院。

现在人们断言医疗市场化改革已经失败,这是不准确的。如果说,过去若干年的医疗体制改革失败了,那么,其责任不在于市场化,而在于政府试图推卸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财政责任,在于政府的财政安排陷入重大的结构性失衡状态。今天对此进行反思,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思考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财政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医疗体制改革 今日焦点 :  

面临重新确定方向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医疗卫生部门可以应对的事情,由于涉及到财政问题,因而,它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现在整个社会、尤其是政府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在经济已经初步市场化、社会已经比较多元化的时代,是否应当建立由政府承担主要财政责任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政府应当对于这一福利保障制度承担多大的财政责任?

而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必须面向公众,以民意为依归。政府已经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的理念。而所谓公共财政,归根到底,就是由民意主导的财政。政府的财政收入,既然是由人民同意而授予政府的,则对这些财政资金如何使用,当然要以民意为指南。

考察当下的公众舆论和民意,并依据现代政府治理的基本原则,整个社会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些共识:政府应当公平地为全体国民提供某种程度的医疗福利保障;对于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应当提供全部责任,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对于普通医疗服务,政府应当提供某种形式和程度的补贴,尤其对那些面向贫穷群体的医疗机构提供某种补贴,这种补贴应当致力于雪中送炭而不应是锦上添花。这样的财政责任,相对于西方现有的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克制,但对于中国各级政府来说,不是一个轻松的责任,尤其是在政府的财政原则没有转型之前。

但是,考虑到目前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可以说,政府承担医疗保障的财政责任的难题不在于政府的财政能力,而在于政府的政治意愿,以及保证这种意愿变成财政预算的程序。

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财政专家可以争论。但可以确定一点,受制于财政安排的决策程序,其结构未必与民意完全契合。现在的财政预算制度,党政机关在财政决策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作为民众选举产生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则更多地只是对党政机关已确定的预算案做一个确认。这样,民意就无从导入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而变成预算案,相反,其中主要体现的是行政官员的意志。而官员们所追求的目标,与民众的目标之间存在某种偏差。受GDP政绩观的驱动,政府官员喜欢将财政资金投入到那些能够带来GDP的方向上,而对那些不能产生GDP的领域,则相当消极,即使民众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增加投资。

医疗体制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财政能否真正实现转型,成为民意主导的公共财政。我们建议,作为一个开端,全国人大应对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将相关民意体现到明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