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患者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切除胸腺达到治疗或缓解的目的,然而,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却容易引起严重呼吸困难,危急到患者生命。面对这一艰难的选择,9月2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多科专家携手,运用创伤小、恢复快且保留自主呼吸的胸腔镜手术,成功为一名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切除肿瘤,大大降低了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风险,为患者术后安全、快速的康复提供了必要保证。
    1年前,45岁的曾先生发现自己眼皮有些下垂,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他竟然不幸患上了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
    据悉,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复杂的免疫系统异常所致的疾病,常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全身无力,尤其傍晚来临时症状会加重,使得患者恐慌黑夜的来临。其中约70%患者合并胸腺异常,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切除胸腺,达到治疗或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目的。
    然而,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即呼吸肌无力,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需立即气管插管,若抢救不及时患者会出现生命危险。手术、麻醉、尤其是术中肌松药物的使用等均可导致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1个月前,曾先生正是因为阑尾炎手术,而使得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快速进展,眼睑下垂症状更加明显,并且全身手脚无力,偶尔还会出现吞咽困难。
    传统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创伤大,双腔气管插管、使用肌松药物,均易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如何能在保证曾先生安全的情况下,切除他的胸腺肿瘤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呢?
    在安抚曾先生情绪,消除他对手术恐惧的同时,找到一种更安全的手术及麻醉方法尤为重要。麻醉科胡浩主治医师、胡婕医师以及胸外科庄炜副教授、周源博士决定为曾先生实施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保留自主呼吸的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从而降低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风险。
    如何在术中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需要麻醉医生精准的计算药物浓度和用量。麻醉医师为患者实施了靶控输注(TCI)下的全凭静脉麻醉(TIVA),通过患者自主动作的消失的效应室浓度(Ce)得出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脑室浓度,这样患者的麻醉药量得到了精确控制,随后,麻醉医生为患者置入声门上人工气道。术中全程监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患者稳定的镇静深度,避免使用肌松剂,同时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术中持续严密监测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氧和状态,并始终保持正常。
    手术接近完成时,麻醉医师为患者注射了非甾体抗炎药物等药物以实现多模式镇痛,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手术结束,当患者脑内药物浓度低于入睡时的效应室浓度时,患者即刻苏醒,意识清楚,对答自如,安返病房。
    庄炜副教授表示,随着微创外科及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创伤小、恢复快且保留自主呼吸的胸腔镜手术逐渐兴起,希望能通过推广这一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
    
                                                          作者:胡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