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1
麻醉质控组织建设情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麻醉质控中心)于2011年年底正式成立。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挂靠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由黄宇光教授任中心主任,并组建了以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麻醉质控中心负责人为班底的专家委员会。
自1989年2月浙江省率先成立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以来,截至2015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临床麻醉质控中心。
1.2
麻醉质控指标体系建设情况
2013年由国家麻醉质控中心牵头起草,经过近2年全国各省级麻醉质控中心专家多次讨论修改,《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已由卫计委于2015年4月10日正式公布。本次公布的麻醉质控指标分为三大部分,共计17项,基本覆盖了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
1.3
麻醉质控相关技术文件起草情况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从麻醉学科的结构、过程和结果等诸多质控环节开展了全方位的麻醉质量控制工作。截至目前,麻醉记录单的国家标准已经颁布;经历数年修改,集合众多专家智慧结晶的“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也已经完成。
2 麻醉专业质量安全现状
通过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进行的医疗质量安全数据抽样调查,麻醉专业依据2015年颁布的《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2014年麻醉专业的质控数据采集,最终共有807家医院反馈。
参与本次调查的医院被分为委属委管三甲综合医院(以下简称“委属委管”)、除委属委管三甲医院外的其他公立三级综合医院(以下简称“三级医院”)、公立二级综合医院(以下简称“二级医院”)、民营综合医院(以下简称“民营医院”)共四大类。本报告将选取其中部分质控指标,主要通过对这四大类医院之间麻醉质控指标的对比,反映目前我国麻醉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麻醉科医患比
本次调查中,按医院级别及各省区统计的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生总数以及人均年麻醉例数分布如图1-3。
2.2
各ASA分级患者比例
结合ASA分级定义,将ASA分级3级以上患者的麻醉定义为危重患者的麻醉。本次调查中,各级医院麻醉科危重患者比例情况见图4。
2.3
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本次调查中,各级医院及各省区市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情况见图5。
2.4
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按照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非插管全麻、复合麻醉以及其他麻醉5大类对麻醉进行分类,按各级医院及各省市区分别统计如图6。
以上4个指标反映出我国目前麻醉资源分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从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到委属委管医院,虽然麻醉科的固定在岗本院医生人数逐渐增高,但人均年麻醉例数也逐渐升高,同时危重患者比例逐渐亦升高。提示麻醉专业人员短缺、“疲劳驾驶”、职业耗竭等情况在级别越高的医院越发突出。(2)从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到委属委管医院,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逐渐下降,显示出我国目前非择期手术患者向高级别医院集中的趋势。(3)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麻醉专业人员配置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美国杜克大学医院麻醉科即便仅计算主治麻醉医师数量,其人均年麻醉例数也仅为328例,低于本次调查中所有省区市的平均水平;(4)从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到委属委管医院,椎管内麻醉比例逐渐降低,插管全麻比例逐渐升高。符合椎管内麻醉对于麻醉设备等要求相对较低,插管全麻要求相对较高的特点。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各级医院间的硬件条件仍存在一定差异。(5)民营医院的非插管全麻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别,为其麻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麻醉相关死亡率以及麻醉开始后24 h
心跳骤停率
本次调查麻醉相关死亡率缺乏全国性数据。但根据江苏省麻醉质控中心的统计(以三级医院为主),2014年江苏省麻醉相关死亡率为0.037‱;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2006~2015年的麻醉相关死亡率为0.05‱。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麻醉相关死亡率0.04‱~0.1‱相比,目前我国三级医院的麻醉相关死亡率水平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基层医院缺乏相关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中,各级医院整体平均麻醉开始后24h内心跳骤停率为3.1‱,与西方发达国家0.8‱~3.3‱的麻醉相关心跳骤停率相比,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
本次调查中,各级医院整体平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发生率为1.69‱,与西方发达国家的0.77‱~2.86‱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相比,亦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3 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国家级和省级麻醉质控中心的合作,建立健全工作沟通机制;(2)加强《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宣贯,推动麻醉质控数据的收集;(3)规范质控指标采集过程,推动信息化质控指标采集及反馈;(4)加强二级医院、民营医院的麻醉质量管理工作。